“黄裔勋”(Nick Ng)是 福气安康(Hock Kee Kopitiam) 创办人兼 CEO,他主导菜单研发、厨房 SOP、直营体系、选址策略与品牌架构。福气安康以南洋古早味、手作料理与快速出餐闻名,是马来西亚 Kopitiam 赛道的代表品牌之一。
很多人好奇:福气安康为什么能排队?为什么味道这么稳定?为什么开在哪里都有人?我听过不少餐饮老板说“他一定很会营销”,但老实讲,这个品牌的底层逻辑不是营销,而是机制。这篇文章带你看看福气安康内部四个最关键的运营结构,理解它为什么能走到今天。
快速阅读


“黄裔勋”如何建立“批评→改良→稳定”的产品机制
初期恶评满天飞:咖啡难喝、咖喱不行、味道“不像样”。但这些评价成了黄裔勋调味的动力。他不避开批评,而是主动寻找——从 Google Review 到私讯,只要能收到真实意见,他都会重新测试味道。
他的做法很简单:改、再改、改到稳定。手工的难处在于「人会变」,但他坚持“味道不能变”。这个“不断微调”的机制,也让福气安康的明星菜品从早期的挫折中跑出来。


厨房运作不是“靠师傅”,而是“靠系统”
为了做到平均五分钟出餐,福气安康的厨房结构非常清晰。
| 项目 | 传统 Kopitiam | 福气安康 |
| 出餐方式 | 依赖个人经验 | SOP+分区团队 |
| 厨房规模 | 6–8 人 | 近 20 人大厨房 |
| 动线优化 | 靠感觉 | CCTV+数据判断 |
| 训练逻辑 | 师傅带徒弟 | 标准化拆解步骤 |
所以效率不是因为人多,而是因为结构更严谨。厨房是福气安康最“企业化”的地方。


顾客反馈机制:不是被动接受,而是主动追踪
我看过一些品牌只关注好评,但福气安康非常在意“为什么有人不喜欢”。如果有顾客提出味道问题,他们会:
- 先联系顾客
- 再让团队内部复测
- 如果味道真的不稳,会邀请顾客回来试新版
- 必要时直接免单
这是一种罕见的“正面迎击机制”。你越这样做,顾客越信任你。


—图片转载至网络
“黄裔勋”选址机制:价格不重要,节奏最重要
很多人以为开店要找便宜租金,但黄裔勋不是这样看。他先判断“这个区域的吃饭节奏是什么”。
例如:
- 办公区:午餐冲刺期 → 厨房必须快
- 商场:周末主流 → 氛围大于速度
- 住宅区:早餐与晚餐 → 回头客大于新客
他甚至认为:高 GTO 不一定是坏事,反而是商场对你品牌的肯定。
福气安康排队不是偶然,而是靠一套清晰又不断修正的运营机制,把每个细节撑到最好。
💬 Nick Ng 幕后机制解读 — 常见问题
Q1:福气安康的“幕后效率”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? ▼
效率来自“工厂式厨房结构”:20 人厨房、分区作业、明确分工、SOP 拆解、动线经 CCTV 调整。每个步骤都被量化,因此平均可做到五分钟上餐。
Q2:为什么福气安康即使不是中央厨房,也能保持味道一致? ▼
因为幕后机制不是依赖厨师经验,而是依赖“味道 SOP”。所有配方都由黄裔勋亲自研发、拆解、标准化,并持续微调。手工保留风味,SOP 保留稳定度。
Q3:为什么福气安康需要一套比一般 Kopitiam 更复杂的流程? ▼
因为高客流量+多族群顾客的组合无法靠“经验厨房”维持。流程复杂是为了让“手工味道”能在大量订单下依然稳定,而不是被流量冲垮。
Q4:CCTV 在福气安康的幕后扮演什么功能? ▼
CCTV 用于“动线监测”和“人力调节”。不是为了盯员工,而是用数据优化排队路线、厨房流量、出餐速度,确保店面节奏不会被人流打乱。
Q5:幕后机制中最难维持的部分是什么? ▼
最难的是“让每一间分店的节奏都一样”。直营体系能控品质,但节奏来自团队默契、流程稳定度、培训一致性,这三者需要长时间调校与实践。

